工商百科
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 : 2021-10-05 22:21:35
會計人員的稅務模塊在日常工作中一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注重驗證和計算也很重要。大家應該都清楚,企業是要交稅的,但是說到個體戶應該交哪些稅,估計很多人都要在腦子里打上幾個大大的問號。??因為我們身邊的大多數個體戶從來沒有交過稅...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個體戶經營收入涉及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及相關計算方法。
個體戶收入涉及的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營業收入是指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和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自在中國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收入;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率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即按照所得金額的差額,按3%至35%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
(2)營業收入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附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綜合所得,以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依法確定的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每一納稅年度營業收入總額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收入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減少費用800元;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為財產轉讓所得扣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各項所得的金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收入扣除20%費用后的余額。報酬所得減少百分之七十。
了解相關稅率后,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下圖為某個體工商戶稅務局發布的定期定額信息。...
如圖,該個體戶已核定月經營額62161.04元,核定額度每月不足10萬元,參照小微企業政策直接免征(擴征)增值稅。那么,這個個體戶60.81的個人所得稅是怎么計算的呢?
先思考,再看答案~
具體算法:
【(62161.04 * 12 * 0.1-60000)* 5%】/12 = 60.81,60.81的結果為該個體工商戶當月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小朋友們,你們猜對了嗎?
上一篇:企業的個人所得稅比例是多少?應該如何計算? 下一篇:企業如何應對逾期結算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