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百科
應付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有什么區別?
發布時間 : 2021-09-27 09:45:18
應付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付所得稅主要核算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中分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付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間的差額。
遞延所得稅是指資產負債表法計算的所得稅。即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按照會計準則確定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確定的計稅基礎,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納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稅法規定,從生產經營活動所得中應繳納的稅款。
應付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應納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現行適用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納稅調整減少。
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
當出現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
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方:所得稅費用。
如果是應稅暫時性差異:
借:所得稅費用。
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
上一篇:取消稅收需要印花稅嗎? 下一篇:公司應納稅款如何核算?